中国人说“教学相长”,西方人说“一人教,二人学”,都是说教与学是相互的。
每次出来讲课,特别是讲德鲁克的管理,我得到总比给学员的多。
例如。前天在西安上课,就让我感悟到更多东西。趁着记忆犹新,与大家做个分享。
这些感悟解决了我多年的困惑,如为什么我们觉得德鲁克管理思想不落地,以及如何使用德鲁克提出方法。
感悟之一,德鲁克说,管理不仅仅是商业管理,而是组织管理。管理不是做生意。我们知道,会做买卖的未必会管理,会做管理的未必一定会做生意。没有学习过管理理论的人买卖可以做的很好,例如路边的小贩,她未必知道MBO,更不了解ROE,ROI,KPI,但是生意照样很红火。她知道自己是否赚到钱,是否有盈余。
德鲁克曾经讲过一个故事。爷爷是一家大型百货商场的创始人,从一个小店开始做起,最后有了该城市最高的大楼,一家知名的百货店。
这个人是Uncle Henry。他的孙子在著名大学获得了MBA学位,加入家族企业,雄心勃勃,要锐意改革。他拿着账本跟他的爷爷说您都不知道自己赚了多少钱,利润率有多少,所以应该加强各式各样的“管理”。
于是爷爷要给孙子上一课,他说我告诉你什么是利润,他带着孙子从百货大楼五层,一层一层的介绍自己的生意,最后走到地下室,掀开一大摞布匹,露出一块石头,然后对孙子说,这块石头以上的所有东西都是利润!
德鲁克说,他在给MBA学生讲这个故事时,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懂。利润不是简单的账面资金,而是资产是否保值和增值。
一个人不需要那么多管理理论,也可以是很成功生意人。反过来说,会管理的人不一定要做生意。但这不妨碍他是一位杰出的管理人才。例如,原清华校长梅贻琦。
清华大学的前身只是一个留学预备培训学校。但是在梅贻琦校长的管理下,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这其中还有八年的抗战,把清华建设成了全国一流的大学。足显梅校长的管理才华。
从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感悟之二,掌握了德鲁克的管理理念,加上教练技术,研习德鲁克管理的人可以帮助企业治疗疑难杂症。
德鲁克实际上是最伟大的教练。他的工作只是提问题。一次一位CEO实在有点不耐烦德鲁克总是提问题,于是说,你问了那么多问题,难道就不能给我一点建议?德鲁克回答说“我的工作是问问题,你的工作是提供答案”(It my job to ask questions, it is your job to provide answers)
前天讲课之后,我就有机会实践了一次,效果非常好。
这是一家规模不算大的运输公司,公司大约有120台运输车辆。公司高层管理者为无法激励司机感到头疼,该公司高管课后问了一个十分具体的问题:如何激励司机,让他们多挣钱,多跑几趟车,多做一点生意。
司机平均工资6000元一个月,在当地不算高,但也不低。有些员工是开着自己的车来上班的。似乎钱对他们不是个问题。如何激励这些司机?公司也不缺生意,因为招不到司机,或司机一天原本可以跑十次,但是他们只跑八次。眼看着丢失很多生意,管理层十分着急。
请问各位,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我的问题是:管理层到底在担心什么问题?他们应该如何思考这个问题?我在一开始也没有答案。但是问了几轮问题之后,这位管理者说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大家思考一下。
有人说,解雇这些“钱不是问题”的员工,代之以有一定生活压力的员工,想要努力挣钱的员工。
现在的问题是招不到司机,因为要有大货车本子才可以胜任。
你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还有人说,不存在招不到人,只是价格在当地属于一般,貌似就是大锅饭性质,平均绩效。
不是,他们是一家民企,似乎不存在大锅饭的问题。
民营很多大锅饭的。
这是我们的假设。
有人建议,司机上班也很累,钱的激励已经不起作用了。可以和司机师傅个人谈谈。
谈过的,管理层每个月都与他们谈。
面对这类问题,我们需要记住德鲁克的一句话:好的问题比好的答案更重要。另外一句话是:一切问题都是症状。教练技术告诉我们:不要聚焦在问题上,而是聚焦在问题的持有人身上,也就是说他为什么认为这些事是个问题。
继续给大家补充一些信息,这些都是在我发问之后获得的信息。
公司大约在三年前进入运输行业,与以前的直营业务关系不大。几个合伙人投资五千万成立的这家公司。目前公司盈利状况还算理想,虽然没有前两年那样暴利。公司属于重资产,车辆都是自有资金购买的,其他竞争对手(共31家)有些属于“轻资产”,车辆是靠“入伙制”,因此运营成本比较低。公司排行在前三,与头名市场份额相差5%左右。
由于行业特点,运输车辆不可能转去做其他类的运输。
未来三年,西安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会有很多工程,但是也要求公司加大投入,这样可能造成人财物的紧张。
综合这些背景信息,大家认为该公司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是如何激励员工的问题而是一个决策的问题:继续做下去还是退出?如何选择?
于是我亮出德鲁克的“杀手锏”,问了对方两个问题。问完之后对方说,我现在明白了。我的两个问题是什么呢?
这两个问题很简单,但超级有力量,教练不是强调要问“强有力的问题”吗?看看什么叫强有力的问题。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三年前你就知道了今天所知到的这些信息,你会不会进入这个行业?
对方说“我肯定不会”。
然后我又问,现在你打算怎么办?
他回答说“我有点明白了”。
如果按照惯用的方法,就会紧盯着如何提高员工士气不放松,那可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