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领导力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领导力的概念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966年7月,科尔曼(Coleman)发表了《教育机会公平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决定学生成就水平的关键因素是家庭背景,而非学校,这一观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后在1970s和1980s,美国教育研究者开展了有效学校运动,目的在于证明所有学生都能在学校学到东西并且学校能够确保学生掌握核心课程。埃德蒙兹(Edmonds)在1982年对有效学校进行描述时提到了对教学质量持续关注、对教学重心广泛而透彻的理解、安全而有秩序的学校学习气氛、对所有学生的高成就期望以及采用学生成就测验来评价学校的成功等要点。
随着对有效学校的进一步理解,有效的教学领导力包含明确的使命、安全有序的环境、高期望的氛围、对学生学习进行经常性的监控、积极的家校关系以及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机会等要素。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强有力的教学领导成为有效学校的核心特征。进入21世纪以来,教学领导力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在国外学校领导与管理研究、政策和实践中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例如,2001年美国国会批准布什总统的提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表明美国公立教育进入新时代,学校将踏上新的改革与发展道路以确保每个孩子受到一流教育;2002年美国教育部制订《2002 - 2007年发展战略》。在我国,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出新要求,也凸显了教学领导力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二、教学领导力诊断的依据与方法
(一)理论依据
目标管理理论可作为教学领导力诊断的依据之一。目标管理理论由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将管理过程分成目标设置、过程管理和总结评估三个环节。通过这一理论,可以对教学领导力进行全面的分析。例如,在目标设置环节,教学领导者是否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整体水平和教育发展的趋势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过程管理中,是否能有效地组织教学资源、协调教师之间的合作、监督教学过程的推进;在总结评估时,能否客观地评价教学成果并根据结果调整教学策略等。
(二)从不同主体角度进行诊断
1. 从校长角度
校长教学领导力是校长通过对教学活动和教学主体的领导,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能力。诊断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可以从其是否深入课堂一线,是否理解教学新理念,是否能够在教学思想上起到引领作用等方面入手。例如,校长是否能够像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说的那样,将学校的使命和任务转化为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确定每个教师的工作方向。
2. 从教师角度
教师的教学领导力也是教学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教学领导力的诊断,可以从其教学能力的各个方面进行考察。例如,在基础教育中,从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的内涵来看,可以从制定信息化教学计划、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组织信息化课堂教学、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参与信息化校园建设等核心要素进行诊断。不同类型的教师如新手教师、熟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领导力特征,通过分析这些特征也有助于诊断教师教学领导力的水平。
三、教学领导力提升的策略
(一)校长层面
1. 提升课程领导力
校长要在教学思想的引领中提高教学领导力。要明确学校的教学方向,将学校的使命和任务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以此来引领全体教师的教学工作。例如,积极研究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构建学校课程文化,促进有效教学,提升办学质量。
2. 深入教学实践
校长必须深入课堂一线,与教师共同研究教学。只有深入了解教学实际情况,才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领导力。
(二)教师层面
1. 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教师应提升信息化教学领导力。为教师教学计划决策赋权,让教师积极参与制定信息化教学计划;以学习者为中心,强化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深入挖掘“三个课堂”应用价值,提升教师融合式课堂教学能力;恰当选择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依托海量信息化数据,提升教师多维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基于数字化学习共同体,完善教育教学模式,全力配合信息化校园建设。
2.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在教学领导力各个方面的能力,包括教学、课程、班主任、同伴、科研和社会关系领导力等。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形成教学共同体,共同提升教学领导力。
四、教学领导力提升的意义
(一)对学生的意义
提升教学领导力有助于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有效的教学领导能够营造安全有序、充满高期望氛围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对教学的有效领导,可以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对学校的意义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强有力的教学领导力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它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使学校在教育领域中更具竞争力。例如,通过提升校长和教师的教学领导力,可以优化学校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教育事业的意义
在宏观层面上,教学领导力的提升对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当今世界各国高度关注教育质量、加大对学校督导和问责力度的背景下,提升教学领导力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使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