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质量价格、交付服务都有优势的供应商真的存在吗?对于普通类消费产品,因为存在信息差、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有可能存在这样的产品的。例如一个商场里面有很多家卖鞋子的,你对比下来确实有一家鞋子质量又好,价格实惠,经常打特价,老板态度也好,这是因为只是在这样一个区域,一个短期的一个对比。另外,普通消费品存在着冲动消费,通过广告带货或者信息差,让你产生冲动消费,甚至认为某某网红带货的都是最好的。很多抖音里你刷到的产品都是无货源商,其实就是将拼夕夕的货源直接放在抖音上卖,你下单后,他在下单到拼夕夕的平台,利用信息差赚取超额的差价。这个扯远了,但是对于工业产品来说是一个长周期的循环采购过程,一个不断对比优化的过程,专业采购需要不断的去对比,寻找更好的供应商资源,既不存在冲动购买的行为,也不应该存在信息差,不太可能兼顾质量、价格、交付服务都有优势的产品,这是为什么呢?这背后具有更深层次的逻辑原因。
假设短期市场上真出现了这样一款工业品质量、价格、交期等都好,马上它的订单就会饱和,产能就会不够。于是交付就出了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扩展招人,很可能带来了质量的不稳定,质量竞争力不再那么强了。也有可能老板觉得订单太多,需要提价,赚取更多的利润,成本优势也没有了,竞争对手也可能趁此机会打他的交付热点,抢占部分市场。像前几年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竞争的时候,通过补贴一元吃外卖又便宜又快捷,真香,但马上订单饱和,餐馆来不及做,骑手也不够了,外卖要等几个小时,到手都凉了,打了三天就被叫停了,因为这不是真正的市场行为。当然,对于水电、汽油等非开放性行业也不在此范围,所以对于采购来说,要兼顾多因素的合理优势,全部有优势的时候,我们反而要警惕冷静的思考是否有问题。因为这并不符合长期的逻辑,为什么很多欧美的产品可以卖高价呢?就是因为他们有技术优势,例如光刻机拿钱可能都买不到。国内很多产品却只能卖低价,因为没有技术就只能拼价格,工业品最终竞争的就是技术和成本管控,两者选其一,其他都是非核心竞争力,当多因素兼顾的企业,更可能很快把自己做死掉。
|